[分享] “没啥‘傻钱’跟进,就结束了”_生活灌水_Weblogic技术|Tuxedo技术|中间件技术|Oracle论坛|JAVA论坛|Linux/Unix技术|hadoop论坛_联动北方技术论坛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中心 | 经验交流 | 公司荣誉 | 成功案例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
联动北方-国内领先的云技术服务提供商
»  游客             当前位置:  论坛首页 »  生活服务区 »  生活灌水 »
总帖数
1
每页帖数
101/1页1
返回列表
0
发起投票  发起投票 发新帖子
查看: 3172 | 回复: 0   主题: [分享] “没啥‘傻钱’跟进,就结束了”        上一篇   下一篇 
huang.wang
注册用户
等级:中将
经验:17623
发帖:407
精华:1
注册:1970-1-1
状态:离线
发送短消息息给huang.wang 加好友    发送短消息息给huang.wang 发消息
发表于: IP:您无权察看 2019-7-8 14:25:13 | [全部帖] [楼主帖] 楼主


本文转自头条号 南方周末


image.png

2019年2月14日,上海,一间“欧尚一分钟”无人超市设置在杨浦区长阳路街头,顾客微信扫码后即可入内购物。相比于一旁传统的欧尚大卖场内的繁忙客流,光顾这间无人超市的顾客并不多。 

无人便利店大多进行的是融资、扩张的游戏,其最致命的问题是缺乏造血功能。 

即便在北京很高端的写字楼里,也有不少白领会拿了东西不付款,甚至有的地方会有阿姨拿着大袋子来装。 

零售不存在新和旧,零售的本质就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019年夏天,已经鲜有人再提曾经一度风光的“无人便利店”概念。它刷新了互联网概念的死亡速度。 

2019年6月25日,南方周末记者来到上海仅存的“缤果盒子”。位于徐家汇商圈的这处无人便利店已经关门歇业,官网的加盟电话成为空号。两年前,它的创始人曾宣称“一年内落地5000家”。 

这是一个被资本焦虑催生的产物。在天眼查中显示,26家无人便利店品牌中,超过20家在2017年拿到了大笔融资,它们公布的融资总额超过46亿元人民币。 

但很快,2018年以后它们几乎都终止了融资。资金链断裂加速了死亡,截至2019年6月底,它们之中的10家已经打不开官网,微信公众号和微博停更数月,疑似倒闭。 

“没啥‘傻钱’跟进,就结束了。”一个零售投资领域的投资人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7-Eleven便利店创始人铃木敏文在《零售的哲学》一书中说,便利店成功的要素是“便利”,只有能让人感觉到“便利”,顾客才会一再光临,“经营绝对不是简单的数字游戏”。 

但无人便利店大多进行的是融资、扩张的游戏,其最致命的问题是缺乏造血功能。 

长在“风口”上 

一位早期在缤果盒子工作的员工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团队在2014年以前是做O2O水果电商的。那时水果电商的概念很火,但不久就发现这个生意不好做,水果损耗高,配送贵,融资变得困难。 

为了降低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成本,团队想做一个类似于提货点的地方,让用户自提。进一步考虑,觉得可以做一个提货柜。更进一步,能不能让它承担造血功能呢?可以顺便卖点东西。 

在这个逻辑下,缤果盒子内部搭建了一个模型柜子,测试成功无人系统,拿给投资人看,找到了最初的启动资金。 

2015年10月1日,在公司位于广东中山的总部楼下,第一个缤果盒子对外营业了。 

同样位于广州,Easy Go的无人便利盒子也稍后开始了实验。它的联合创始人王牧牧记得,在2017年4月腾讯举办的“互联网+”峰会上,他们用小程序做出了一个自助支付的小样,拿去参展。后来在广州的中华广场,他们开了第一家小店。 

巨头入场,搅热了这场实验。2016年10月,马云第一次提出“新零售”概念;2017年7月,阿里巴巴的无人超市“淘咖啡”亮相;2018年1月,在西雅图的亚马逊总部一楼,亚马逊的首个无人超市Amazon Go开业。一时间,资本争相挤入。 

曾任“缤果盒子”高管的王铭对南方周末记者说,2017年前后,缤果盒子在上海落地了省外第一个盒子,与欧尚超市合作。后者曾提出全资收购缤果盒子,几乎同时,出现了第二选择,GGV纪源资本、启明创投等几家一线基金也关注到它,几经斡旋,缤果盒子选择与后者合作。 

天眼查显示,2017年5月它拿到了1亿人民币的A轮融资,半年后又拿了5.1亿B轮融资。在猎云网的榜单上,缤果盒子被评为“2017最佳新零售创新公司TOP10”。 

同样受到资本青睐的还有另一种无人货架模式。 

这个模式很简单:把敞开的货架放到写字楼的公司里去,员工可以取用零食和饮料,然后扫码付款。 

这个没多少技术含量的模式,却迅速催生了几个品牌,猩便利、便利蜂、果小美纷纷入局。果小美曾经在2017年底三个月内完成四轮融资,总计2亿美元。 

天若科技创始人陈维龙对南方周末记者解释,2017年左右,互联网行业资产荒。无人便利店概念出来以后,人们觉得“线上加线下”,想象边界很大,能讲出很好的故事。加上互联网巨头几次合并后,一部分人员被挤出来了,手上恰好没项目,跟资本一拍即合。 


广撒网的“坑” 

王铭介绍,钱到位后,缤果盒子的选择是快速扩张。一方面,联系大型物业公司,把“盒子”放到小区里,因为这是公共空间,成本低。当时全国签了很多家物业合作。 

Easy Go也选择了同样的模式。跟物业公司按照营业额分成来谈合作,分给对方3%-5%。这个模式效率很高,谈下来一家,它所管辖的一片物业就都可以进入了。小区里单独拉水电,电费也不是很贵。 

缤果盒子的另一种扩张方式是加盟。王铭记得,因为风头正劲,加盟需求旺盛,“我印象中一天能接到200个电话左右,基本上全国前20的城市,每一个都有好几个代理商在抢”。 

在缤果盒子的官网上,现在还可以看到城市代理遍及全国28个城市。 

但这种广撒网的模式很快就失灵了。 

加盟商发现,一个点位的日销售额达不到宣称的每天1000元,只有200-300,甚至几十块。很多代理商犹豫了,要退场。创始人陈子林曾公开表示一年内“缤果盒子”要开到5000家,但这个任务远未实现。 

2018年初,社交网站上还有缤果盒子加盟商的维权信,说日流水甚至只有8块,再次分包给别人经营的“盒子”也迟迟不到货。 

一位缤果盒子前员工说,当时的问题是布点太激进,给后期配送形成很大制约。比如在宁波,只有一两个网点,也需要整套人马去管理、配送、维护,没有成本优势。而且缤果盒子面积不大,能存的货不多,又没有仓库,销量好的时候,一天要配送两次,甚至更多,成本很高。 

“缤果盒子当时其实是没法盈利的,运营能力不够强,这样一个头部企业,却像流星一样。”他说。 

2018年起,大量员工先后离职。面对南方周末记者的采访请求,陈子林婉言谢绝。 

与无人便利店类似,无人货架创业公司在疯狂扫楼之后,同样遇到了麻烦。 

一位曾在“果小美”体验过两天的员工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他们的工资基于开发点位提成,一个点一百多,如果一个月超过60个,每个300元。推销时有统一的话术清单。 

但办公室非常简陋,员工质量参差不齐,疯狂拓点成了唯一任务,他很迷茫,“不敢相信几轮融资下来的创业公司是这样的,投它的机构是看中了什么?” 

“果小美”创始人阎利珉曾是阿里巴巴“聚划算”团购平台总监。目前它的官网已经无法打开,微博在2018年5月以后更新停止。 

南方周末记者找到一位曾主导“果小美”投资的资深投资人采访,被他婉言谢绝。 

一位曾在便利蜂负责后台数据的员工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从后台看,有的地方货损率高达70%,即便在北京很高端的写字楼里,也有不少白领会拿了东西不付款,甚至有的地方会有阿姨拿着大袋子来装。 

在没有偷盗防范之外,还有物流和供应链的问题。罗森中国董事、副总裁张晟说,在一栋办公楼送一次货几个小时,赚的钱可能还不够楼下的停车费。无法想象这种模式能够盈利。 

张晟认为,开店要“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先建设好供应链,再去开店。一个小便利店背后要连接上千家供应商。 

他表示,开店一定要采取集中出店战略。“不会像互联网公司这样广撒网,全国同时出现几千家店,货都没法送,如果店铺太分散,物流成本会变高。” 

image.png

2018年1月23日,辽宁沈阳,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正式落地沈阳市政务服务中心,为中心百余名工作人员和前来办理业务的用户提供零售服务。 


支付上没有核心突破 

无人便利店概念中的“无人”大多落在了收银环节,用技术替代人工。但这其中几乎没有技术上的突破。 

天若科技创始人陈维龙从2012年开始研究无人超市技术。据他介绍,现在大多数无人便利店的支付方式是RFID(射频识别)。在移动支付兴起后,用户也可以拿着手机扫码结算,但它的问题是盗损太高。 

亚马逊真正实现了技术突破,使用动态识别,实时捕捉人的动作,和商品进行匹配。但软硬件成本太高,算法难度大,支持购物场景有限。 

一位曾在家乐福工作多年的员工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内部培训资料中写道,迫于人力成本,1980年代中期,欧洲的超市就有无人收银了,但设备不好用,没有铺开。 

沈万马是一位有10年从业经验的系统集成工程师,在阿里巴巴的无人超市推出时,他就看出是RFID方案。 

RFID类似于非接触的IC卡,把标签固定在商品上,在收银环节识别。它比纸质标签贵,而且错误率高,想象一个人拎着一篮子20件商品付款,就像有20个人同时刷公交卡一样,容易互相干扰而难以识别。 

它在2005年就有大规模商业应用,用来追踪监狱犯人、球场上的球员、港口的集装箱,也有超市使用。技术不复杂,甚至只是一个大学生习作水准的无线电系统。这些年过去,在成本和准确率上有提高,但核心问题没变。 

在超市里,如果标签被撕掉,就没办法处理,甚至把标签贴在别人的商品上也可以存在。 

谢群曾担任一家无人便利店品牌高管,他说,RFID不仅是标签成本高(在电商网站,RFID电子标签每个卖0.32元),更重要的是运营成本。它是一物一码,当一个整件商品出仓时,要全部拆开,一个个地贴标签上去,人力成本极高,一下回到原始状态。 


“弯腰捡钢镚儿的” 

2019年6月底,南方周末记者来到位于上海八佰伴商圈的两家新型便利店,猩便利和便利蜂。 

在猩便利的黄色门店内,每一排货架上都有二维码,可以下载APP在手机付款。但为了防盗,出门时要去店员那里扫码确认,在被问到这样和直接付款有什么区别时,店员说“没区别”。 

在便利蜂,中午的生意很好,因为有午饭套餐和桌椅,很多附近员工来吃饭。这家店的收银和咖啡机是可以自助完成的,但是香烟需要到收银员处付款。店里有三名店员,负责帮用户盯着付款流程、整理货物、加热食品等。 

它的核心在于地段好、优惠力度大和熟食服务。 

张晟说,在传统的便利店里,收银员也要兼做整理货物、加热食品的工作。现在的概念店即便省去了收银员,仍然需要人来完成其他事,可替代的人工其实非常少。 

在罗森,每天的送货、供货系统在二十年前就成熟了,只需要人工录入订货的需求。如果这个环节也用系统来做的话,他认为是事倍功半。因为这个系统要和气候、温度等几十个参数挂钩才能准确核算需求,这个复杂系统的投入比人工贵太多了。 

他曾经去无人便利店体验,第一感受是“后台重”,“他们的IT人员应该是我们的四五倍,但真的需要这么多人吗?” 

罗森是第一家进入中国市场的日系便利店,1996年在上海古北新区开设了第一家店铺。在被问到这个行业是否存在高利润时,张晟笑着说,“肯定不是。便利店行业有句话,我们是‘弯腰捡钢镚儿’的。” 

在他看来,零售不存在新和旧,零售的本质就是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该贴被huang.wang编辑于2019-7-8 14:36:55


我超级酷,但是如果你回复我的话我可以不酷那么一小会儿。


——来自logo.png


赞(0)    操作        顶端 
总帖数
1
每页帖数
101/1页1
返回列表
发新帖子
请输入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