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最奇葩诺奖得主田中耕一:普通工薪族,默默无闻却靠一个失误获奖_生活灌水_Weblogic技术|Tuxedo技术|中间件技术|Oracle论坛|JAVA论坛|Linux/Unix技术|hadoop论坛_联动北方技术论坛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服务中心 | 经验交流 | 公司荣誉 | 成功案例 | 合作伙伴 | 联系我们 |
联动北方-国内领先的云技术服务提供商
»  游客             当前位置:  论坛首页 »  生活服务区 »  生活灌水 »
总帖数
1
每页帖数
101/1页1
返回列表
0
发起投票  发起投票 发新帖子
查看: 2533 | 回复: 0   主题: [分享]最奇葩诺奖得主田中耕一:普通工薪族,默默无闻却靠一个失误获奖        上一篇   下一篇 
    本主题由 huang.wang 于 2019-3-2 13:35:30 移动
huang.wang
注册用户
等级:中将
经验:17623
发帖:407
精华:1
注册:1970-1-1
状态:离线
发送短消息息给huang.wang 加好友    发送短消息息给huang.wang 发消息
发表于: IP:您无权察看 2019-3-2 12:47:19 | [全部帖] [楼主帖] 楼主


本文转自头条号  胖福的小木屋


image.png

2002年10月9日,当日本都还沉浸在小柴昌俊斩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喜悦之中,诺贝尔化学奖的公布却给了日本全体国民一个措手不及,日本教育部更是一片鸡飞狗跳,一大群人都在打电话确认消息的真实性。而这一切,都源于诺贝尔化学奖的名单上“田中耕一”这个名字。 

自1949年汤川秀树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以来,截止2019年,日本共有29人斩获诺奖,在亚洲国家高居榜首,所以日本教育部素来喜欢猜测每届的诺奖人选,这既有他们对于本国人才所取的成就的自信,也表现了他们对于诺奖的无比重视。基本上每年上教育部名单上的科学家都能斩获诺奖殊荣,如小柴昌俊这样蜚声国际的大科学家更是早早就上了教育部的名单,在连续几年的预报之后,2002年,76岁高龄的小柴昌俊终于拿到了这本就属于他的殊荣。 

image.png

是啊,探测宇宙中微子和发现宇宙X射线源,这样的成就的确值得拥有一个诺奖!可是,田中耕一究竟是谁,诺贝尔化学奖名单上出现的“田中耕一”这个从没登上过日本教育部预测名单的名字不止让教育部惊愕,也让所有的媒体瞬间头大。 

日本教育部翻遍了所有日本科学家的名录,都没有找到这个名字。而媒体也如无头苍蝇一样嗡嗡乱转。找不到要采访的主角。 

image.png

只好一个个打电话给学界泰斗询问,毕竟即使是不世出的高人,学界大师泰斗大家应该也都会听闻一二的。 

然而,媒体的询问电话却终究没有在他们这里听到答案。 

而众多学术界届的大师也都在纷纷打听,以为是哪里出来的后起之秀,2001年诺奖得主野依良治更是联系了2000年的获奖者白川英树,结果两个人面面相觑,都不知道田中耕一何许人也。 

image.png

野依良治 

无论是八卦小报、学术媒体、政府民众,都在对日本又多出了一位诺奖得主惊喜雀跃之余,对这个名字都报以深深的好奇心。 

而此时我们的主人公,还正在公司里面默默辛苦地加着班,对于自己的变化正一无所知,正在看电视的母亲,看到和儿子相同的“名字”,也从未想过,原来这位诺奖得主是自己的儿子。 


田中耕一是一个极为平凡的人,如果没有获得诺奖,他可能会在平凡的岗位上就这样度过一生。 

田中毕业于东北大学工学部电气工学专业,这是一所非常优异的大学,属于世界百强名校,然而选择电器工程的他却与化学、生化等领域完全无缘。而在大学,他也并非出众的那一个,二年级时必修的德语不仅挂科,还留级一年重修。 

image.png

虽然是名校毕业,因为家境原因,田中耕一并没有选择深造,而且早早地进入了一家公司上班。担任一家总部设在京都的岛津制作所的普通工程师。从事质谱分析仪的开发工作,利用激光测量金属、半导体和有机化合物分子的质量。 

他在经济上并不富裕,几乎处于日本企业社会的最底层,就连结婚也是通过相亲。但这并非因为他毫无能力。在大学时,他得知自己的父母原来不是自己的亲生父母,而是自己的叔父叔母,自小母亲去世,便过继给了他们,得知真相的田中耕一非常震惊,自此便开始研究医用测试仪器。 

image.png

所以他对这一份工作抱有极大的热情,非常享受这样的一个岗位,也就将什么升迁都置之度外,到了40岁,也仅仅是一个主任。 

对于日本社会而言,主任可以说仅仅比进入公司一两年的菜鸟好一些,在这之上还有系长、课长代理、课长、次长、部长等等。然而田中却并不在意。他很享受这种在实验室第一线从事研究工作的感觉。 

image.png

总是穿着一身工作服的田中耕一 

每天沉浸于研究室之中的田中几乎没有发表过什么论文。仅有的几篇也只是发表在不是很重要的会议和杂志上。所以他与日本学术界几乎没有任何交往。就是一个普普通通地地道道的工薪族。 

这样的“民科”连日本学术界都不知道,又是怎么闻名于诺贝尔奖评委会之中呢? 

 

田中耕一的诺奖起源于他的一次失误,田中耕一在津制作的工作是使待测分子带上电荷,然后根据这种离子在电磁场中的飞行轨道和飞行时间判断其质量。 

在当时还无法用质谱分析法去测量高分子质量,要想使高分子带电而不破坏分子结构,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还是一个难题。那个时候的化学家普遍认为,对分子量超过10000的大分子进行离子化,应该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知难而退的他们,便没有在进行深入研究。这也就给田中耕一创造了机会。 

image.png

这一切还要多亏田中耕一本人的化学水平不过和高中生一般,他并不了解其中的难度,1985年2月的一天,26岁的田中耕一在要测量维生素B12时,不小心把甘油酯当做丙酮醇与金属超细粉末混在了一起。因为金属超细粉末很贵重,田中耕一觉得扔了太可惜,就决定试一下。为了早一点看到结果,他还没有等到甘油酯变干就去测定。结果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了——维生素B12的分子量检测到了。而等到甘油酯变干再去测量,却又无法测定了。田中耕一并没有将自己偶然间的发现,抛开不理,或者当作是自己一时之间的恍惚,而是继续深入研究。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之后,他设计了分析仪器,连同分析方法一起申请了专利。并获得批准。那个时候的他估计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一个专利将来会获得诺奖。 

image.png

1987年在京都纤维工艺大学主办的一次关于分子质量测定的会议上。28岁的他带着自己的研究成果出席。然而却并没有受到太大的重视。一方面是他的方法只适用于少数大分子;另一方面则是当时普遍认为大分子的离子化如果不是不可能也是极其困难。 

到了90年代初,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发展,解析人类遗传因子的热潮兴起,使得测量蛋白质质量成为研究的必需。他的研究成果开始变得热门了起来,这时,两名美国学者的到来,成为改变田中耕一命运的契机,推上了诺奖的宝座。 

image.png

当时加州大学有两位学者曾专程到日本与他交流并要求合作。正是这些学者在自己的论文中介绍了田中87年的原始论文,诺贝尔奖评委会认为这一份原始论文正是这一切研究成果的源头,选择把这个奖项给予了他。 

image.png

当田中耕一接获英语电话通知,还以为只是恶作剧,或恰巧得到与诺贝尔奖同名的小奖而已。而当媒体通过一位购买过他产品的教授找到他时,他才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这时候,日本教育部才通过互联网找到他。 


人生真是难料,原本还只是一家公司小职员的他在一夜之间,成为了全日本都知道的名人。尤其是他获奖的时候,才年仅43岁,要知道,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最年轻弗里德里克?约里奥也是在35岁的年龄才获得,而与他一起同获诺贝尔奖的约翰?b?芬恩整整比他大了42岁。 

image.png

从左至右库特-乌特里希,田中耕一,约翰-b-芬恩 

而他的同事、老板也都在惆怅,在日本,对于老师、科学家这样具有崇高地位的人,一般都要尊称他为先生,对于要叫他为“田中先生”。同事和老板心中估计也是颇有不甘吧! 

田中耕一自己估计也想不到,人生如此无常,当初自己获诺贝尔化学奖的方法和他的相关专利发明为公司创造了相当于超过1亿人民币的利润。当时却只获得了1万1千日元(相当于人民币700元)的奖励。 

image.png

日本首相接见诺奖得主小柴昌俊、田中耕一 

如今只是多了一个诺奖头衔,老板就要把自己提为董事,还赠送了他数百万日元的奖励金。 

而自己也由一个小职员瞬间变为了学术泰斗,不到一个月内,一连获得颁发好几个居民市民荣誉奖。日本政府也在诺贝尔奖之后,为他颁发了日本最高荣誉“日本文化勋章”。 

image.png

连自己的母校东北大学也将他列为了知名校友,当初因为家境而无法得到的博士学位,如今更是双手奉上,在博士授予仪式上,他幽默说道:“我当初决定不考大学院(日本的教育体制中,继大学本科教育之后的更高层次的高等教育机构,也就是我们中国的硕士、博士)原因是我因为我讨厌学校要我考德语……如今,不用考外语就能够获得这个博士学位……可是,我想博士名义也只有在我定飞机换位子时才拿出来用。因为这个头衔能够免费使我提升坐商务舱……” 

  

作为工薪一族却获诺贝尔奖的田中耕一、并不希望有太多的名望。可总被人凭印象定位成独来独往的怪人,总是让他烦恼不已。即便如此,他还是专心致志地呆在自己的工程师岗位上,从事自己的研究工作。他提到研究自己的成果时,田中耕一的回答关键词只有一个,就是”兴趣”。他说 “今后,我也将继续研究。我有兴趣也喜欢搞研究。” 

image.png

所以正如当初为了从事研究而多次拒绝晋升一样,他同样拒绝了老板给出的“董事”职位。用心地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而由他创设的“田中耕一纪念质谱分析研究所”自2003年创设后已发表论文100余篇,有不少被刊登在分析化学领域最为著名的美国科学杂志《Analytical Chemistry》。 

image.png

2010年接受采访的田中耕一仍然穿着十年前的工作服 

他领导的年轻的研发团队还开发出了具有世界最高性能的质谱分析系统,在与超早期诊断紧密相关的生物标志物发现领域取得了重大成果,实现了1万倍高性能化的梦想。他还建立了一种高度灵敏的血液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够识别出具有患阿尔茨海默病风险的个体。 

image.png

日本在对学界人士的评价上,有着极其封建的意识和人为标准。田中耕一和日本社会权威科学家有着两个极大的不同点。 

一,他不是象牙塔里的学者。二,他年轻,才40出头,不如一般权威日本科学家,都是年迈资深。 

或许,田中耕一的存在就是在提醒一个目前已经被日本象牙塔中人士忘记的问题——“学问的源头就是兴趣” 。

该贴由huang.wang转至本版2019-3-2 13:35:30


我超级酷,但是如果你回复我的话我可以不酷那么一小会儿。


——来自logo.png


赞(0)    操作        顶端 
总帖数
1
每页帖数
101/1页1
返回列表
发新帖子
请输入验证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