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10
——轮转与相对
最细微的轮转为01反复。
尽管01反复一点也不像是一个圆形的轮。
然而,0接1,1接0,封闭循环。完全符合逻辑上的轮转定义。
01反复轮转,即逻辑规模Σ=2^n中,n=1的情况。
n=2时,
逻辑规模为00-01-10-11
轮转情况为:00-01-10-11-10-01-00回到起点。首尾相接。
这种情况比n=1时要复杂一点。
不直接反复,中间多了几个环节。
其中,从00到11,都是进位,可以理解。
从11回到00成了退位,这表面上不符合逻辑演义基本规则。
逻辑演义应遵循同一律,必须遵守同一规则,不可变更。这叫做基本规则。
轮转也应当按照同一规则进行,不可变更。
前半轮进位,后半轮退位,演变规则似乎变化了。逻辑上怎么解释呢?
这需要讨论逻辑轮转演义是怎么发生的。
任何差异,都来自对比。
若无对比,则无差异。
对比必须有彼此二体。
若无彼此二体相对,则不可作出对比。
逻辑规模公式Σ=2^n,其中的2,指相对的彼此有2。
彼此对比的逻辑运算为减法。
此-彼=?,只有且必有两种结果:
此-彼=0,同。
此-彼=1,异。
彼此对比,必有同异二义。
同异穷竭了一次对比的所有结果。
对比1次,得到0、1的两种差。
其中差得1,叫做差异。
逻辑从同异开始,就来自对比。若无对比,则无逻辑。
数码从01开始,就来自对比。若无对比,则无数码。
Σ指对比的全部结果。
n在对比现象中,指对比的次数。
(n在名义层级中还指层数,在运转中还指运转的反复次数。)
2指每次对比只能彼此两边相对比。
Σ=2^n指彼此对比次数与对比结果的关系。
彼此对比的全部结果,并不轮转,静止不动。
那么谁在动呢?
次数n在动。
人的识别行为,即对比行为。
人的对比行为不会停止,自始至终都在不停地做对比。
机器也可如此。
每次对比,都只有一个结果。
这个结果,必不超越逻辑规模Σ的范围。否则不合逻辑。
n=1,1次对比,结果或者同0。或者异1。
对比结果是1时,则非0。
对比结果是0时,则非1。
01总相对。同异也总相对。
究竟是0还是1,逻辑本身并不决定。
此是0或此是1的判断,需要另一组相对关系。
需要引入是非二义。
是代码1。
非代码0。
是非同异组合,结果只有四种00-01-10-11。
00非同。
01非异。
10是同。
11是异。
逻辑规模达到了4逻辑位。并不轮转。
然而这个过程最终完成了此是异的判断。
从说此是异开始,逻辑演义开始。轮转也从此开始。
即从11开始,逻辑演义开始。轮转开始。
例如,奥运会百米赛跑开始前,裁判员的秒表指针不动。
发令枪一响,裁判掐表,指针开始运转。
看2层轮转代码00-01-10-11-10-01-00
在11之前,即00-01-10-11,这四个逻辑位不轮转。
只穷竭其全部规模。并完成对比动作。
11之后开始轮转。
10-01-00才叫做轮转。
轮转的法则,类似倒计时。故遵循退位法。而不应进位。
例如,说天地玄黄时,说一字少一字,直到全说完。
也是退位法。
对于熟悉的熟练的新生事物,都退位法。
十一外出自驾旅游,去程总感到路远。回程总感到路近。也是由于这个原理。
去程步步都新,都为逻辑新进位。
回程已经有了整体的记忆,步步都为旧退位。
系缚建立过程,遵循进位。
系缚建立后的等起识别或再推演过程,遵循退位。
非则进位得是,是则退位到非。
生后必灭,月圆后必缺,新陈代谢,推陈出新,
水波起伏,琴弦上下,等所有现象,
都必须遵循同一个轮转逻辑,即进位到极点后则退位。
或者说,进退反复叫做轮转。轮转义为进退反复。
根本规则只有一个,即最初的01反复。
进位退位合起来,就是轮转总规则。符合同一律。
来看n=3时的轮转情况。
进位000-001-010-011-100-101-110-111到达极点。
退位110-101-100-011-010-001-000回到起点。
也如此。
这就是一个轮转数码结构。
任何代码,应符合这样的结构来建立系缚并存储,才可最终实现,
在大数码结构中流动,并瞬间等起。
符合这样的结构,才可能满足语音\视频\触屏\显示等的一体系缚及等起。